庫存狀況
「香港二樓書店」讓您 愛上二樓●愛上書
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
「香港二樓書店」邁向第一華人書店
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
香港二樓書店 > 今日好書推介
   
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:調教(電影封面版)
  • 定價127.00元
  • 8 折優惠:HK$101.6
  • 放入購物車
二樓書籍分類
 
找回自己,找回親密

找回自己,找回親密

沒有庫存
訂購需時10-14天
9789861338934
巴小波
圓神
2023年9月01日
113.00  元
HK$ 96.05  






ISBN:9789861338934
  • 叢書系列:勵志書系
  • 規格:平裝 / 272頁 / 14.8 x 20.8 x 1.36 cm / 普通級 / 雙色印刷 / 初版
  • 出版地:台灣
    勵志書系


  • 心理勵志 > 情緒/壓力

















      你知道情緒背後還有情緒嗎?

      情緒是心的語言,當有情緒的時候,表示我們的心在說話,越能細緻敏銳地感受情緒在告訴我們的事,就越懂自己的心、知道自己的狀態,與自己變得親密。



      這份與自己的親密,就是情緒管理的基礎。而每個情緒的背後,其實還隱藏著更深的心情,以及沒被接納的自己。



      但情緒像小孩,不會告訴你它在鬧什麼、從哪裡來。作者巴小波透過分享自己的經歷,帶你一起整理、接納內在細微的情緒,了解沒被看懂的那些自己,也擁抱被深深傷害過的自己。從關係中的衝突,細心探索當中自我的情感,發現背後的需要與焦慮,理解對親密的恐懼,以及面對這份恐懼的解方。



      她的分享,曾在自媒體上引起上萬次轉發,幫助許多人認識自己的問題,相信這本更完整的自我探索指南,也將成為你的幫助!



      ★特別收錄!「情緒輪盤」,仔細體會自己的感受,了解潛藏在心底的,那些沒有被看見的情緒。



    本書特色



      ★和自己親密,你需要刻意練習!

      所有傷口都是未被尋獲的自己,要負傷前行、療癒自己,從刻意認識自己的情緒開始。



      ★和他人親密,你需要找回自己!

      弄懂自己,才能與人分享最深的思緒、想法、情感,除去攻擊、防衛、比較、判斷,建立真實的親密關係。



    溫暖推薦



      ★《那些愛情裡,我們所受過的傷》作者�小妮子、

      作家、身心靈Youtuber�艾波、

      諮商心理師、作者�李家雯(海蒂)、

      心靈作家�柚子甜、

      《從我開始的關係功課》作者�徐慧玲Lynn、

      熱門Podcast《好女人的情場攻略》主持人�路隊長、

      諮商心理師、溝通講師�瑪那熊



    ?


     







    1. 成人:以理性平衡的眼光,理解錯綜複雜的問題

    2. 理想主義:對人抱有超乎現實的期待

    3. 抽離:避免投入關係、對他人產生需要

    4. 孤立與親密:習慣凡事不依賴別人的人,很難走向親密

    5. 述情障礙:無法感知,也無法忍受情緒的存在

    6. 創傷:影響我們的認知,驅使我們把假設當作事實

    7. 與自己失去連結:對自己的認識,與真實狀態可能極不一致

    8. 空虛感:不知為何而活,也不太享受活著

    9. 新母親:示範我們未曾經歷過的健康關係

    10. 保護機制:我們不自覺地把人推開、拒於門外

    11. 練習:用新經驗印證新信念

    12. 深層情緒:強烈情緒的根源,往往細小微弱

    13. 麻木:不是沒有情緒,而是失去感知

    14. 情緒按鈕:一點小事就引爆一場情緒風暴

    15. 錯待:傷痛使我們難以公平持平地對待他人

    16. 權威與全好全壞:當有人成為我們的權威時,他就成了全善全好的存在

    17. 理想我與真實我:我們努力地往被肯定的樣貌靠攏,並嫌棄那個未達標的自己

    18. 喜歡:我們常把反應相似的情緒類化為喜歡

    19. 根源:失控行為不是問題本身,而只是問題顯現的方式

    20. 自我價值:對自己價值好壞的判斷

    21. 物化:把他人當作滿足自己的工具

    22. 尊重:對他人情緒、意志、能力、狀態的肯定與看重

    23. 焦慮:踏上不同以往的道路時,必然的挑戰

    24. 真實:深度挖掘自己,並將此帶到他人前面

    25. 原生家庭:時時刻刻影響我們的關係與選擇

    26. 心理劇本:自我實現的預言

    27. 情感忽視:只能理解事件,而無法感知情緒

    28. 需要:促使我們靠近、親密、建立情感歸屬

    29. 界線:理解自己的各個面向,並適當地表達自己

    30. 哀悼:與我們所失去的好好道別

    31. 架構:人心如同人體,有其結構、脈絡、紋理

    32. 代間傳遞:將在原生家庭的一切都複製進了新家

    33. 親密:無須遮掩,讓心與心真實靠近?? ?

    後記 K

    附錄 情緒輪盤



    ?









      感情對我來說曾經是很期待卻又無能為力的東西。我可以在工作上有許多成長回饋、有能力完成自己的夢想,但我在感情的屢屢失敗卻讓我困惑。一開始我告訴自己是人的問題,再遇到其他對象就會不同,但每當看到那些感情長久的朋友,實在令我無比羨慕,同時也覺得或許是我缺少了什麼,以致於總是沒辦法遇到「對的人」。



      當我開始學習理解人的內心、拆解與他人的互動、接觸自己的情緒時,才恍然大悟那些過往我所缺少的到底是什麼。



      我不是缺少遇見「對的人」的運氣,而是缺少可以陪伴我的心智長大、教導我如何理解衝突的成人;缺少能讓我明白我的成長過程出了哪些問題的知識;缺少能向我示範何謂愛、尊重與接納的環境。成長在對關係與情感表達總是隱誨的文化中,我們對感情往往懵懵懂懂,像瞎子摸象一樣。我們各憑經驗在描述什麼是愛、什麼是喜歡、什麼是關係,但很難從資訊爆炸的世界裡明白感情的問題出在哪裡、對感情的理解是否正確,以及該如何處理衝突、如何才能擁有健康美好的關係。當我們對感情、對人的理解還很模糊時,只能努力地在感情裡掙扎生存,有人看來幸福美滿、有人覺得好像缺少了什麼卻又說不上來、有人覺得自己找到方法開心就好、有人一再失望,最後避之唯恐不及,每個人都付出了許多努力,但結果不一定盡如人意,最後似乎只能引用天海祐希的名言:「男人會背叛妳,但肌肉不會。」



      當我開始在粉絲專頁上分享一些關於我的故事,同時說明一些相關的心理學概念後,偶爾會接到讀者私訊說我的分享對他們帶來很大的幫助。一開始我不太敢相信,也不理解自己的文字有什麼特殊之處,因為要說明心理學概念,臉書上有大把大把的諮商師可以追蹤,我不過是一個自學的素人。後來在與朋友的討論裡,慢慢明白我與專業人士的差異,在於我的分享不是旁觀者,而是當事人。當我訴說自己的故事、拆解背後彎彎繞繞的思路、詳實描述我的情感轉折、說明背後的心理機制,與我有類似經歷或情緒的人會理解在自己身上發生的到底是什麼。在這個過程裡,我同理了他們,也陪伴他們梳理自己的思路與情緒,這是我在分享之初,沒有想到的事。



      在這個孤單疏離的社會中,我相信有許多人跟我一樣,缺少了陪伴我們的人、缺少理解的知識、沒有經歷過健康的愛。當現代社會忙著歌頌成功見證,這當中辛苦的過程、煎熬與失敗卻很少被討論,彷彿那些負面內容本來就不該存在。於是深陷情緒漩渦,在家庭、感情、友情這些關係裡痛苦掙扎的人,只會覺得自己更加失敗,並退縮到更深的角落。我希望自己這些赤裸、醜陋的分享,可以為這些人帶來一點安慰,我所經歷的事與前進的方向不一定在每個人身上都適用,因為我們都有各自不同的傷痛與掙扎,但若有一些內容能給人一些新的理解與發現,那就足夠。



      書裡述說了我如何從對感情絕望,到嘗試找尋解決辦法、與朋友在關係中練習親密、遇見我的先生K,以及我們如何面對交往時產生衝突的經過。為了解開我在感情裡的「詛咒」,我的努力可謂瘋狂,不僅找朋友支持與討論,同時進行諮商、大量讀書、參加課程。一開始我無法篤定地說這樣費力的自我整理過程是正確的方向,但當我開始與K在交往中經歷衝突時,我慶幸自己當初決定踏上這樣一條艱難的路。



      許多人會說:「把過去的傷痛挖出來有什麼用,過去又無法改變,回顧過去除了再痛一次以外還能怎樣?」我們終究要往前走,不能耽溺於過去。處理傷痛並不是抓戰犯、叫犯人道歉,悲傷也不必然只能停留在痛苦無力中,情緒被壓抑後的反撲常在意料之外且威力十足。我們很少關注過自己的內心怎麼了,很少看見那些創傷在自己心裡刻下了什麼,以及那些刻痕如何持續影響我們的現在與未來。我們很少好好陪伴自己哀悼那些心碎,收拾心底零亂的角落,當我們還處在混亂與失序中時,也無力看見人際衝突的原因可能來自於什麼。



      此時,當我們再碰上一樣負傷的對象,彼此的傷痛互相糾纏,最終走向無法相互理解的相愛相殺。我們或許相敬如冰,或許心死分開,我們漠然地說:「關係不都是這樣?」但其實關係不必然如此,當我們學習看懂自己的傷痕,就能將自己該負責的部分收下來,把需要協助的部分坦誠地帶到對方面前。



      當我們不再只看見對與錯,而把眼光放在彼此的傷痛、脆弱與需要上,關係就有機會帶來生命的改變,這樣的改變最終也有機會超越當初刻下信念的傷痛,這是治癒。



      過去我陷在關係的傷痛裡沒有知覺。那些在原生家庭、過往的經驗裡刻下的傷痕讓我因此懼怕親密,覺得那讓別人可以剝削與傷害自己。因為創傷,我容易在親密關係裡懷抱罪惡感,而不自覺地壓抑自己、討好對方,直到我厭煩而決定結束。但在關係外時,我卻又因為需要支持與陪伴,而拋不下對親密的嚮往,因此來來回回打轉,親密成為痛中之痛。



      當我遇見支持我的好友心心與K後,我嘗到不同以往的親密。那裡面包含了能支持我展現脆弱與真實的接納;我的想法被聽見、感受被承認的尊重;對方願意調整自己行為,好配合我當時狀態的溫柔;以及在這過程中所長出來的安全感與親密感。我在這當中看見自己為何難以溫柔、難以尊重、難以接納,我連結到過去,抓出當初在傷痛中未被處理的恐懼,讓我能更赤裸地來到對方面前,被對方看見、疼惜、接納,並用愛取代傷害,重新放進我心裡面。



      那些接納與安全讓我逐漸拋去帶來恐懼的羞恥感,讓我不是因為恐懼不被愛、恐懼被責怪而努力,而是因為想更好地愛別人而努力。



      親密本該如此,「當時夫妻二人赤身露體,並不羞恥。」(創世紀二章二十五節)。

    ?




    其 他 著 作